血栓弹力图(TEG)图形怎么看?
结果参数代表什么?(以Kaolin测试为例)
1、R(反应时间)值:是凝血一开始,到形成纤维蛋白的时间。表现凝血酶等凝血因子充分激活形成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
R值延长:使用抗凝剂,凝血因子缺乏;
R值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
参考范围:5-10min
2、K值: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相互作用,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K值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
K值延长:使用抗凝剂,纤维蛋白原功能不足;
K值缩短:纤维蛋白原功能亢进。
参考范围:1-3min
3、α角: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相互作用。主要受纤维蛋白原的影响。α角与K值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当凝血处于重度低凝状态时,血块幅度达不到20mm,此时K值无法确定。因此,α角比K值更有价值。
参考范围:53-72°
4、 MA(最大血块强度)值:最大振幅,是纤维蛋白和血小板通过GP IIb/IIIa受体结合,表现纤维蛋白/血小板血凝块的最大强度。由于GPIIb/IIIa位点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以及血小板与纤维蛋白之间的结合所必需,使用GPIIb/IIIa血小板抑制剂可使MA显示为线性。MA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约占80%)要比纤维蛋白原大,血小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都会影响到MA值。
MA减小:出血,血液稀释,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或疾病造成的凝血因子缺乏;
MA增大:动静脉血栓,高凝状态。
参考范围:50-70mm
5、LY30与EPL值是检测纤溶的指标。
LY30:最大振幅后30min的振幅衰减率,表现血凝块溶解百分比。若LY30>7.5%,提示纤溶亢进。
参考范围:<7.5%
6、EPL值: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作用同LY30。
参考范围:0%-15%。
7、Cl(综合凝血指数):CI>3:辅助判断高凝状态; CI<-3:辅助判断低凝状态。
参考范围:-3.0~+3.0
TEG的临床应用:
一、评估凝血全貌,判断抗凝药物疗效,预防血栓发生。
二、指导成分输血,TEG 能及早发现凝血异常且准确判断出血原因,更好的指导输血治疗,减少血制品的滥用,节约资源(各手术科室,肿瘤科、血液科、ICU等)。
三、评估链激酶、尿激酶、阿替普酶等药物的溶栓效果 。
四、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评估氨甲环酸、氨甲苯酸等抗纤溶药物的药物效果。
五、评估妊娠流产发生风险,指导药物治疗。
六、其他。肝素酶杯主要用于判断肝素类药物的疗效、肝素中和后的效果及有无肝素抵抗;血小板图检测能够用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监测。
输血科简介
来源:医务部
作者:汪碧云 胡光雪
审核:王伦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