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的芜湖,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中医康复科宛若一株深植于城市脉络的灵枢古木。晨光初绽时,艾香如雾般的在各个诊室间游弋,艾绒的星火在铜罐中明明灭灭,将时光熔铸成琥珀色的治疗刻度,循着子午流注的经脉图谱,在人体山河间勾勒气血运行的轨迹。中药药熨的热力穿透肌肤唤醒沉睡的阳气。在这里,每声罐印的轻响都在叩动生命的原穴,每缕蒸腾的药汽都在重织机体的经纬,让沉疴焕发春芽般的生机,令隐疾消弭于未病之堤。
辰时|传承学习与交接班查房
随着最后一支蓝黑墨水笔在护记录单上签下棱角分明的姓名,朝阳正漫过病房的墙面。那些在浮肿皮肤上叠印的指纹,在药品清单上勾画的折角,在晨昏线里无声的传递着,诠释着白衣天使一夜的辛劳。当晨光漫过病房的“百会穴”时,护理人的一天,在经典与基础护理的交响中启幕,伴随着护士站泛起《中医护理方案》的书页声,护士长带领学习的诵读声,项痹病的辨证要点如露珠渗入土壤,浸润着年轻护士们的指间经络。

辰时-申时|双手的温度
上午的病房像个小型的“中医工坊”,护理推车上的器具叮当作响。20床病房内,丁护士将点燃的艾条放入预热好的火龙罐体中,沿着患者腰部缓慢滑行。罐体的温热配合吸附力渗透至深层肌肉,60岁丁阿姨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僵硬的腰肌逐渐放松。艾草的热力持续驱散腰部寒气,原本紧绷的腰椎明显舒缓。30分钟中医特色护理治疗结束,阿姨感叹多日的酸痛终于好转了。

此时,在不远处的另一间病房内,陶护士取大黄、枳实等中药调制的药膏涂抹在彭大爷的腹部,砭石按摩仪的温度将药力渗透至皮下,沿腹部顺时针缓缓推揉,原本板结的腹部肌肉逐渐松软。沉寂的肠道开始发出咕噜声,彭大爷的家属反馈自从做了中药膏摩,患者都能顺利排出宿便。

融化的医用石蜡在恒温箱中泛着莹白光泽,护士将中药蜡块敷于患者膝关节部位,药力伴着热力渗入关节腔,偏瘫患者因康复锻炼而酸痛的肢体得到了缓解。

申时-子时|病房里的烟火气
傍晚的阳光斜斜爬上护理站台面时,护士站周围渐渐坐满了人,患者们自发形成了每日雷打不动的“康复茶话会”,患者们交流着彼此一天来的康复心得,相互帮扶相互鼓励。

陆护士也借机指导一位练习行走的患者,“陈叔,您先把助行器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保持身体平衡,别着急,先迈出没生病的那条腿,把脚放到助行器的中间位置,再迈出您的患侧腿,同样把脚放到助行器中间。注意患侧腿迈步的时候,尽量把脚抬起来,别拖地,膝盖也要尽量伸直一些,要稳稳当当的走,步子不要太大。走的时候眼睛平视前方,别低头看脚,才能更好地保持平衡。”
陈叔累的额头青筋直跳,把三米走廊走出了马拉松的气势。看着护士竖起的大拇指,他喘着粗气说:“快、快拍给护士长看看,让她看看我在努力锻炼咧!”,病友们的欢声笑语激励着他们自己,也感动着我们的护士。

子时-辰时|守夜人的微光
午夜的护士站浸在柔和的暖黄里,电子钟数字在寂静中无声跳动。呼叫铃偶尔轻响,夜班护士轻手轻脚地穿梭在病房为偏瘫病人翻身、摆放良肢位,查看肩颈腰腿疼痛的病人是否好转安睡、带有管路的病人管路是否妥善固定在位。

黑暗最浓稠的时分,治疗车已载着采血管与血压计苏醒,夜班护士开启了一系列护理工作。直至晨光为白衣镀上金边,忙碌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夜班护士将一夜的工作写在交班日志上,如同将星光别在继任者的衣襟。而那些被夜色浸润过的温柔,正随着朝霞一起,流淌进中医康复科新一天的脉搏里。
这就是我们中医康复科的药香盈袖十二时,在日月更迭里,少有惊心动魄的抢救现场,有的是火龙罐里艾灰的明灭,蜡封温养的凝滞气机,药膏推散的浊滞阴霾,以及子夜巡房时,护士为患者掖被角的窸窣轻响。日复一日,用双手把千年的中医智慧,揉进每一个平凡的晨昏。这些细碎光阴,将五千年的岐黄智慧,熬煮成抚慰众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