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深夜守护者:重症康复病房里的生命微光
时间:2025-02-19 10:55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重症康复科 作者:经纬 李霞 摄:王玉实 审核:何晓
  深夜的医院走廊静谧无声,重症康复科病房的灯光却彻夜长明。在这里,监护仪的滴答声、呼吸机的节奏音与医护人员轻柔的脚步交织成生命的乐章。他们以专业为刃、以温情为盾,在寂静的深夜里守护着每一个危重患者的康复希望。
  分秒必争:与生命体征“对话”的守夜人
  凌晨1点,重症康复科护士钱斌轻步走进病房,手中的查房记录本已写满密密麻麻的数据。他俯身贴近一名脑卒中患者,指尖轻触其手腕测量脉搏,目光快速扫过心电监护屏幕上的波形:“心率91次/分,血氧98%,血压稳定……”
  三床的呼吸机突然发出警报,值班医生丁克元迅速从电脑前起身,与护士协同调整参数。屏幕上闪烁的数值逐渐恢复正常,丁医生又调出患者日间的CT影像对比分析,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串新的治疗方案。“重症康复是场持久战,我们必须预判每一次可能的危机。”她说道。
  指尖温度:在细节中传递生的希望
  “阿姨,我们轻轻翻个身,您放松就好。”护士钱斌和同事协力托住患者肩背,将体位从仰卧转为侧卧,动作轻柔如对待易碎的瓷器。为防止长期卧床导致压力性损伤,这样的翻身每两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深夜亦不例外。
  二床的患者因气管切开无法言语,但当护士李磊磊为他更换静脉营养液时,他努力眨了眨眼。李磊磊立刻握住他的手,轻声安慰:“我知道您难受,咱们一起坚持,明天就能尝试脱机训练了。”这一幕被窗外的月光悄然定格——冰冷的医疗器械旁,一双紧握的手传递着超越言语的力量。
 
  暗夜微光:康复之路上的破晓者
  即使在深夜,康复治疗也从未停歇。护士为一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手指精准把控着屈伸角度:“夜间肌张力容易升高,适度活动能预防关节挛缩。”
  而在病房角落的电脑前,主治医师丁克元正用键盘敲击着:“加用神经电刺激疗法”“调整高流量氧疗给氧浓度”……治疗方案在夜色中逐渐清晰。
 
  重症康复科团队创新“夜间渐进式康复”模式,将关节训练、呼吸锻炼融入夜间护理工作。
  当城市沉入梦乡,这群“深夜守护者”仍在与时间赛跑。他们见过凌晨四点监护仪跳动的曲线,触摸过无数颤抖的手掌,也迎接过生命重燃的曙光。正如科室交接班记录上写下的那句话:“黑夜终会过去,而我们愿做黎明前最执着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