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和大量事实证明,过量摄取油盐,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害的。过量摄取油,易引发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食盐摄入量的高低与高血压发病率成正比,而且酱油、咸菜、腌鱼、咸鱼等加工食品都是高纳食品、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病患者,更应限制食盐摄入量,否则会加重病情。世卫组织推荐每人每天6克盐标准,食用油摄入量25克。也就是说,按健康原则摄入食用盐油标准,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应该超过25克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最好为5克。专家指出: 控油限盐,是一场营养功能型食品革命。这不仅有利于控制肥胖,也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及其伴存的心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同时,有利于预防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2019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支持、中国疾控中心主办的中国减盐大会上将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定为“9·15”减盐周,集中向公众传播低盐饮食知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践行减盐行动。 2023年为第5个中国减盐周,今年活动主题是“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传播低盐饮食知识,向公众宣传“就要5克”的减盐理念和生活技巧,引导每个人知晓自己的口味及食盐摄入量,倡导“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
1、饮食中钠盐含量过高会引起高血压,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
2、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
3、家庭烹饪少放盐和酱油,学会使用定量盐勺;
4、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可以用辣椒、大蒜、醋、胡椒为食物提味,逐步改变口味;
5、吃控菜、成菜和酱制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6、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
7、减少使用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沙拉酱、番茄酱等调味品;
8、多选择新鲜的肉类、鱼类、蛋类,少吃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
9、盐可能隐藏在你感觉不到咸的食品中,比如方便面、挂面、坚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要警惕这些 “藏起来”的盐;
10、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如何做到少盐?人的淡口味是可以逐步养成的,婴幼儿期是口味偏好形成的关键时期,建议家长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喜欢清淡饮食,有助于其形成终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1、巧用限盐工具:烹调菜肴时加糖会掩盖咸味,品尝不能判断食盐是否过量,使用限盐勺、盐罐等工具,控制每天食盐摄入量。
2、少放高盐调味品:炒菜少放酱油、酱、味精、鸡精等含盐多的调味品, 利用天然食物本身浓郁的风味提味增香,如葱、姜、蒜、花椒、香菇等。
3、选用低钠盐、碘盐:选用低钠盐等含钠相对较低的调味品,不仅可以满足对咸味的要求,还可以减少钠的摄入。除高水碘地区外,所有地区都应推荐食用碘盐,尤其有儿童少年、孕妇、乳母的家庭,更应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
4、出锅前放盐:在菜肴锅前或关火时再放盐,能够在保持同样咸度情况下,减少食盐用量。
5、多选新鲜食材:大部分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食盐,尽量选购新鲜食材,少选加工食品。
6、阅读营养标签:钠是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中强制标示的项目,购买时应注意食品钠的含量。
7、注意隐形盐:有些食物如饼干、面包、果脯、冰激凌等,吃起来不咸,甚至还有点甜,其实加了很多盐。
8、冲洗高盐食物:用凉白开水冲洗咸菜、罐头里的鱼等,可以减少盐含量。
9、做好总量控制:在家烹饪时不应按照每人每天5克计算,应考虑成人、孩子、老人的差别;除了烹饪用盐之外,还应包括零食、即食食品等食物和在外就餐的含盐量。减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时应要求餐馆少放盐。
2023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之控盐、减盐对健康的意义
时间:2023-09-15 17:17
点击数:
次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医务部